文章精华:
1. 大量实验表明漱口水的副作用不容小觑,只因为绝大多数产品含有抑菌剂。
2. 长期大量使用漱口水,不仅会导致口腔菌群紊乱,更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身体疾病。
3. 33款产品的成分分析表明,包括李施德林,佳洁士,华素愈创等漱口水均含有不同种类的强抑菌剂,不建议日常长期使用。
4. 哪些人群不适合/适合用漱口水,让我们一起掌握科学的漱口水使用方法。
漱口水的来历
说到漱口水,那可是历史悠久了。
最早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人们就已经学会用各种物品单独或混合来制作漱口水,开始是盐水。在《礼记》中已有明确记载,“鸡初鸣,咸盥漱”,意思就是早晨用盐水漱口。
后来老祖宗们开始学会用茶叶泡水进行漱口。对于他们来说,茶水不仅仅是能改善口气,更有非常好的护牙功效,一些老人们传下来“多喝茶,不烂牙”的谚语可能就是最好的证明。从现代科学来看,这要归根于茶叶中含量不低的氟化物了。
而民间用盐或茶水漱口的风速一直延续到近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学时闲来无事看《红楼梦》,里面就有不少描述贾府清晨盐水漱口,饭后茶水漱口的场景细节。可见在当时,口腔卫生也是上层社会必须注重的礼仪。
不光是古代中国,为了一口“白牙”和“呵气如兰”,老外也是拼了命。有记载最早使用漱口水的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将白酒和盐混合起来做漱口水。最奇葩的还要属泰国和日本,还有另外一些国家。他们讲究以“黑牙”为美,为了让自己的牙齿尽可能的黑一点,他将能染色的槟榔使劲磨碎,再混入其他一些摩擦性大的成分,如烟草、石灰等多次咀嚼。
漱口水的作用
在牙刷牙膏,牙线,洁牙器等等护牙技术已经非常先进的今天,漱口水还有用武之地吗?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还真是有,而且不少人还非常依赖。
01、芳香口气
这个可能是绝大多数人能使用漱口水的首选理由,饭后没条件,早晨没时间,约前没机会,漱口水就成了必备之物。
02、抑菌杀菌
不少人觉得一天两次刷牙杀菌还不彻底,因此觉得饭后多用漱口水才能彻底根除祸患,因此购买的时候专门选择99.99%抑菌的漱口水。
有趣的是,历史上能有据可查的第一个使用抑菌成分的漱口水,能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西汉。那时的著名大内医生淳于意就曾明确记录下了口齿疾病的根因在于“食而不漱”(译:吃完东西不漱口),并给患者配“苦参汤”方子让患者漱口,治愈效果不错。
苦参汤,就是今天很多湿疹膏或者消毒产品里的“苦参提取物”或“苦参碱”的前身,但现在用在漱口水里的反而少了,因为见效不如西药快。
从老祖宗发展到今天,漱口水的作用更多,分支更细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漱口水产生担忧。科学家和牙医们开始鼓励大家在没有医嘱或者必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使用漱口水。
哦?
为什么担忧?
在表达担忧之前,我们先讲一下科普概念:口腔菌群。
和肠道菌群,皮肤菌群一样,口腔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这里面既有有益菌,也有不少的中性菌和有害菌。目前最大的两个口腔细菌数据库分别是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Human Oral Microbiome Database 简写为HOMD)以及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简写为HMP),当然最出名的还是美国国立卫生院带领展开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毫不夸张的说,HMP让我们从狭义认识人的水平陡然上升到了宏观审视菌群-人体的阶段。
比肠道细菌更敏感的是,外界环境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口腔菌群的整体变化,比如年龄,饮食,空气,抽烟,喝酒,接吻,社交等。如果牙齿生病了,龋齿和牙周炎也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
牙齿表面菌群差异,左半部分为健康牙齿,右半部分为有疾病的牙齿
最严重的是这几年的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长期且大量使用含有抑菌成分的漱口水,会严重破坏健康的口腔菌群结构,引起或者加重多方面的身体危害。
口腔菌群紊乱
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杀菌成分,都可能会导致口腔菌群多样性降低,而总体细菌组成以及β多样性都受到显著影响。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会导致一些常见的口腔益生菌如乳杆菌等急剧减少,而放线菌属等有害菌丰度上升。而口腔菌群的紊乱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过敏
失衡的口腔菌落可能会影响到免疫系统,尤其是在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的早期和青少年时期。去年发表在《Allergy》上一项研究表明,容易过敏的儿童口腔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正常儿童,部分口腔有害菌的丰度也远高于健康儿童。
7岁健康儿童及过敏儿童口腔菌群的对比,左边橙色为健康儿童,右边黑色为过敏儿童
高血压和心脏病
抑菌成分的要命之处就是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会消灭一大批有益菌,这里面就有很多能够产生一氧化氮。有益菌产生的足量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和舒张平滑肌,这样就可以降低血压,增大血液流量。当口腔中能代谢生成一氧化氮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在使用抑菌漱口水的几个小时内,就能监测到人体血压的明显升高。
口腔细菌利用食物生成NO给人体的途径
II型糖尿病
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按照每天两次(或者更多)使用漱口水的频率,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而口腔菌群能够导致糖尿病的关键成因也是上面提到的代谢产物NO,NO能够调节体内胰岛素的水平。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肠道炎症
口腔微生物可以转移到肠道中并诱导肠道炎症,虽然还是近两年的重要发现,但是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克雷伯氏菌的某几种致病菌株进入口腔后,会通过唾液进入到肠道并迅速定殖。接下来通过激活树突细胞等一系列反应,诱导辅助性T细胞(Th1)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如果是易感人群,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
综合以上的结论,如果用一张简明扼要的图来表示,口腔菌群的失衡可以影响到以下器官,如阿尔茨海默症,炎症性肠病、消化道癌症、肝硬化、胰腺癌、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是HIV的感染等方面都有影响。
长期使用漱口水会有这么多问题,那究竟是哪些成分在这里面拖了后腿呢?
哪些成分不推荐?
又名洗必泰,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咱们之前的文章中科普过,目前对于氯己定的副作用研究最多,危害最大的就是会损伤口腔黏膜以及导致牙齿表面着色等。
又名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属于阳离子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和杀菌剂。过去几十年的临床数据表明,西吡氯铵对于中短期治疗牙菌斑和牙龈炎有比较好的效果,但安全数据仅来源于使用6周以内的结果。这几年的研究表明,长期或高浓度使用,副作用与氯己定相似,如牙齿表面着色,损伤口腔黏膜和增加口腔溃疡机率等。
又名消毒宁,弗洛丙酮,属于广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杀菌剂,多用于碱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可严重破坏口腔菌群结构,对有益菌的杀伤效果同样威力巨大且持久。另外与洗必泰和CPC一样,长期使用反而会导致菌群紊乱和口腔疾病的加重。
这个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在咱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屡次提及,具体可见之前的文章。
最传统的杀菌剂,长期使用会导致口腔黏膜变薄,口腔容易发干,待会儿还会讲到乙醇的危害。
植物精油类,类似的还有麝香草酚等其它精油,切记不要给青少年儿童漱口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严格避免使用。
不愿意看文字的可以保存下面的表格慢慢留着看
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成分,又有哪些产品含有上面这些成分呢?我们对市面上几款最常见的漱口水产品点评一下。
李施德林系列
李施德林,美国百年品牌,超市货架上的常青树,被不少人盛赞为“葬爱家族”。不仅由于五颜六色的产品系列,更得益于其辛辣刺激的口感,让大多数人在第一次使用时甚至有些怀疑人生。
这款算是李施德林家族中比较经典的一款,采用了含量很高的乙醇和水杨酸甲酯等植物精油共同作为抑菌体系。所以很多人会形容入口的感觉非常“酸爽”“刺激”,这么多酒精和精油进去,不刺激才是怪事。
注意
虽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比其他阳离子表活的要温和,但这么高的乙醇含量,不推荐日常使用。里面含有水杨酸价值,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定要谨慎选择。
华素愈创优效漱口水
和其他漱口水不一样,华素漱口水进入市场主打的就是强力抑菌和黏膜修复。因为是“消”字号认证,所以我们只能找到包装上的有效成分是愈创木薁磺酸钠和葡糖酸氯己定。愈创木薁磺酸钠别名哌仑酸钠,英文缩写就是SAS。哌仑酸钠是植物春黄菊里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确有一定程度上的修复破损黏膜的作用。但如此高浓度(0.25%)的葡糖酸氯己定可能更是这个产品中的关键成分。
注意
完全不建议日常生活中使用如此高浓度氯己定的漱口水。
佳洁士和欧乐B漱口水
之所以把这两个放到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不仅外表长得神似,就连配方都是基本上一模一样,其实就是一个国内版本,一个进口版本。
二者都是使用了西吡氯铵作为广谱表面活性剂和抑菌剂,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漱口水通用的抑菌成分。除了这个问题,两个产品里面都使用了羟苯丙酯作为防腐剂。
科普小常识
哪类人适合用漱口水?
🔹部分刚做完口腔类手术的人,比如牙齿矫正,拔牙(镶牙)。这类人群可能在短时间内不方便刷牙,可遵医嘱使用有专业抑菌配方的漱口水。
有严重口腔疾病的患者,在做完牙周基础治疗后,可以作为辅助局部用药,具体用量和时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哪些人最好不要用?
以下这几类人群在使用漱口水前一定要谨慎,尽可能不用或减少使用频率,条件允许的话咨询有经验的医生。
-
患有II型糖尿病或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
-
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青少年儿童
漱口水,可以替代刷牙和洁牙器吗?
绝对不可以
牙刷刷牙和水牙线洁牙是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必须的步骤和环节,负责任的牙科医生都会建议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有规律的使用水牙线冲洗牙缝,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牙龈炎和牙周疾病的发生。至于漱口水,可以算是刷牙和洁牙器的补充措施而已。
漱口水中的酒精是否会致癌?
虽然我们不建议使用含有乙醇的漱口水,但在目前我们看到的文献中,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低浓度的乙醇含量会导致口腔癌症。
但要说明的是,的确有不少结果表明长期接触乙醇口腔菌群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出现,会有病变的风险。一项通过对美国1000多人的口腔菌群测序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接触酒精会导致一些有害菌数量增加,而它们恰好能够利用乙醇作为原材料进行代谢。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就能利用酒精合成致癌物乙醛,最常见的病症如脑膜炎,淋病等都是由奈瑟氏菌属引起的。
如何科学使用漱口水最健康?
如上面提到的氯己定,西吡氯铵,三氯生等。
即使成分安全的漱口水切记不要超过一天2次。
经常更换品牌使用最为保险。
写在最后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管是护牙还是护肤,重点都在“护”上,过度的清洁和杀菌都不是在保护,反而是在伤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这个道理。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细菌不全是坏东西,只要我们能和它们和平共处甚至让它们服务于我们,那才是“护”的最高境界。